金人"中国"观研究: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 熊鸣琴历史新华书店正版畅销图书籍紫图图书金人中国观研究.
- 产品名称:金人中国观研究
- 是否是套装:否
- 书名:金人中国观研究
- 定价:68.00元
- 出版社名称:上海古籍出版社
- 出版时间:2014-12-01
- 作者:熊鸣琴著
- 作者地区:中国大陆
- 编者:王国平
- 开本:16开
- 书名:金人中国观研究
商品基本信息,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| |
商品名称: | 金人"中国"观研究: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 |
作者: | 熊鸣琴 著 |
市场价: | (咨询特价) |
ISBN号: | 9787532574513 |
出版社: | 上海古籍出版社 |
商品类型: | 图书 |
其他参考信息(以实物为准) | ||
装帧:平装 | 开本:16开 | 语种:中文 |
出版时间:(咨询特价)-01 | 版次:1 | 页数:295 |
印刷时间:(咨询特价)-01 | 印次:1 | 字数:(咨询特价)千字 |
主编推荐 | |
《金人*国观研究》是从政治与观念互动的视角出发,去揭示促使金人“*国”观产生、演变的动力及其特质,提出了一些新见解。这是一部视角独特,观点鲜明,论述精到,有理论探索的创新之作。 作者熊鸣琴认为金朝“*国”意识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的结合:即“以我为中心”争当东亚霸主的意识和对“*国文化”的认同与吸收。女真帝王、贵族的“*国”观,首先源于统治中原汉地的现实需要与争当东亚霸主的政治意识,它是在与现实政治的互动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。金朝建国后,在亡辽灭宋的军事扩张进程中,女真统治集团逐渐萌生了降服四方、以自身为东亚天下霸主的政治意识,而“*国”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东亚霸主的代称。熙宗朝金宋签订的“皇统和议”,确立了金朝的东亚霸主地位。女真集团对“*国文化”的认同和吸收并非出自对汉法的倾慕与向往,而是出于统治汉地的需要。为了论证这个认识,书中以金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的人物完颜宗翰为个案,探讨了金初汉制改革与女真现实统治需要的关系。并指出金熙宗以后,在人口民族结构、农牧经济结构、政治体制及文化组成上都显示出强烈的“*国化”特征,金人的“*国”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发展。 |
目录 | |
序言 序 绪论 一、问题的缘起 二、金朝等北方民族政权的“中国性”论争 三、何谓“中国”?——研究对象与问题的认识 第YI章东北区域环境与女真政权的崛起 第YI节古代中国东北的自然环境与族群概况 一、秽貊族系:中部、东南部平原、山地的农耕经济 二、东胡族系:西部草地、丛林、高原地带的游牧狩猎经济 三、肃慎族系:东北部平原、森林、河谷地带的渔猎农牧混合经济 第二节东北区域与“征服王朝”的二性问题 一、东北区域的多政治传统 二、东北区域的发展与10世纪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三、关于“征服王朝”二性的认识 第三节女真政权兴起的背景与国家意识 一、十二世纪初女真政权兴起的背景 二、金太祖时期的国家意识 第二章金朝前期的“中国化”进程与“中国”意识的形成 第YI节完颜宗翰之死:金初“中国化”进程中的人物命运与观念 一、完颜宗翰及其家族与政治集团 二、完颜宗翰与金初的中原战略及“中国”意识 三、完颜宗翰与金初“中国化”进程下的派系斗争 四、“中国化”进程中的完颜宗翰之死 第二节天眷、皇统和议与金朝“中国”意识的形成 一、天眷和议前金、南宋的南北策略与构想 二、天眷和议与宋金南北对峙格局的建构 三、皇统和议体制下金朝的疆域格局与东亚政治地位 四、金朝的“中国化”特征与“中国”意识的形成 第三章从海陵王到金章宗:金朝中期女真帝王的“中国”观 第YI节金海陵王的“中国”观 一、诛杀宗室与摒弃“女真本位”立场 二、海陵改革与海陵的“中国”意识 三、“天下一统”:海陵的正统意识与“大中国”观 第二节金世宗的“中国”观 一、德运、礼制与金世宗的“中国”正统帝王意识 二、“以女真为本”的民族政策 三、金世宗“中国”观之特色 第三节金章宗的“中国”观 一、金章宗的女真民族政策 二、改定德运与章宗时代的“中国”正统观 第四章金朝汉人的国家认同与“中国”观的演变 第YI节辽亡之际原辽汉人的政治抉择与“中国”认同 一、辽亡之际辽朝汉人的政治抉择 二、原辽汉人的忠节意识与国家认同 三、原辽汉人的“中国”认同 第二节金朝原宋士人的政治抉择、国家观与“中国”认同 一、北宋士人的忠节意识与亡国之际的政治抉择 二、主动改仕新朝者国家认同的转换 三、被动仕金者国家认同的转换 四、原宋士人的国家观与“中国”认同 第三节金朝中后期汉人的“中国”观及其特质 一、金朝中后期汉人对本朝“中国性”的认识 二、金朝汉人对南宋政权“中国性”的认识 三、金朝汉人“中国”观的超越性 第五章蒙古灭金与金人“中国”意识的强化 第YI节金末政局与女真统治集团的“中国”意识 一、汉地本位:贞祐二年重议德运与宣宗南渡 二、宣宗南渡后的内外政策 三、金朝的灭亡与女真统治集团“中国”意识的强化 第二节金末蒙初中原士人夷夏观与“中国”认同的演变 一、亡国前夕金人的夷夏观与“中国”认同 二、人蒙之后金遗民夷夏观与“中国”认同的演变 第三节金遗民的“中国”观 一、“道”与郝经的“中国”观 二、郝经“中国”观的理学化倾向及其意义 三、余论:另一种语境的“中国”观 结语:金朝的“中国性”问题 征引和参考文献 后记 |
内容简介 | |
本书采用一种从观念到政治,*后反观观念的研究步骤。即首先提出存在某种观念,再把它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去理解,并进一步扩展到与此相关产生的一些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,*终目的是希望突破学界以往静态论述观念的旧框架,将对观念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。在方法上,首先坚持的是的历史分析的方法,即在史料搜集的基础上,把研究对象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和背景中去加以考察和研究。在研究过程中,我们既要注意到12-13世纪的东亚社会总体时代的特征,也要关注到宋、金朝之间历史条件的差异。具体研究则将沿着两条主线展开:(一)金人"中国"观产生、发展、强化的脉络;(二)促使观念产生的政治背景、政治过程与特质。它又可分为金朝内外政治变化的两个层面,即12-13世纪东亚政治秩序的变化与金朝内部政治结构的变化。两条主线穿插交织互动的过程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内容。本书也旨在对金人"中国"观进行整体性、多角度研究。其中,"金人"一词指的是金朝统治下的各个阶层,包括金朝女真贵族、女真帝王、金朝汉人、佛道宗教人士等各个群体。在研究内容上则侧重多语境的考察,将"汉化"、"正统观"、"德运"、外交关系、边疆经略、社会心理、以及宗教语境等都纳入讨论范围。从北方民族挑战下的"中国"观语境,到"天下中国"语境,再到佛、道宗教语境,不同的形势下不同的群体可能有不同的诉求,由众多族群统合而成的金人又是出于何种诉求,在何种语境下逐渐形成与金朝相关的"中国"意识?他们 ...... |
作者简介 | |
熊鸣琴,女,1975年生,江西南丰人。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,历史学博士(暨南大学,2011),历史学博士后(吉林大学,2013)。曾在《*国史研究》、《文献》、《文史哲》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,多篇被*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。现主要致力于宋辽金史研究。 |
热门设计服务
-
最近销售:0 掌柜:春兴百货旗砚店¥201 元
-
最近销售:0 掌柜:春兴百货旗砚店¥16486 元
-
最近销售:0 掌柜:tb897478849610的小店¥108 元
-
最近销售:0 掌柜:春兴百货旗砚店¥1197 元